首页 > 企业 >>正文

出国留学混中国圈子 体验肤浅、英语进步有限

  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留学服务专栏《游学传真》海外名校系列,继续有关牛津大学留学生活的故事。

  随着中国留学生不断增多,很多学生在英国留学,所处的大环境是英语,但是微环境很有可能是还是中文。所以,在英国留学,一些留学生甚至没说几句英文就把学业完成了。因为他们只和中国留学生接触,从学习到生活,与之前在国内上学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然而,一年的时间稍纵即逝,回国之后,有些人的英语水平看不到任何长进,就更甭说学术水平上的突破了。这样的留学,完全失去了意义。非但无法为自己接下来的求职加码,还浪费了一年的时间和几十万人民币。如何避免这种怪现象呢?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郑老师给大家支招,一旦发现自己产生了规避使用外语的惰性,要立即有意识地逼迫自己与当地人接触,寻找一切融入当地文化的机会。继续看资深留学人士莫单玉跟郑老师的对话。

  莫单玉表示,逼着自己出去跟别人去交往,这一点对于英国去读书的学生很重要,因为以前有个学生,他去英国读了一个硕士,两年回来之后他不但英语没进步反而退步了。后来问他,他说没有办法跟英国人交流,而且英国人也没有那么热情,他就每一天就是自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看球赛、看看电视,写写作业,所以这是属于自己的动力。如果去一个国家出国留学,不能说只是在课堂里,只是在宿舍里窝着,你要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把自己往前去推,更多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触外面的人,这样才能自己有一个成长,这个事情是别人没有办法帮你做到的。

  郑老师对此表示赞同,“因为我之前在留学和语培的行业工作过,我在出国之前,包括出国之后,观察到的很多学生,其实也是这样。作为自己来讲,在自己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拿出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出去读书,肯定需要把这一年的时间最大化;另一个就是所谓对当地的生活、文化的深度体验,因为最终时间有限,待一年跟待十年的感觉不一样。但是作为一年的硕士来讲,很大程度上要强迫自己走出去,如果没有对自己的预期或是要求,其实你所在的微环境可以非常中文,出去之后会发现,中国人在哪都不缺,即使在牛津或剑桥这样的学校里,可能上千人的中国学生群体是存在的。完全可以在微环境里面诠释中文,甚至找到山东人或北京人的分舵。大环境你在英国,微环境是中文或者是中国文化,其实对于当地非常多体验就会比较肤浅,仅限于去超市或者吃个东西或者买个东西,这个就太皮毛了。从英语角度上讲,在这种氛围下或者环境下你的英语进步相当有限。

 

中国都市网:中国都市营销门户!(通过我们让您的信息快速传播到互联网,传遍全国!)

资讯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