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正文

兴易贷、团贷网:互金机构征战东南亚,人才匮乏是最大问题

 

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出海东南亚已成近年来的一种趋势。 


由于境内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去年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企业合规成本抬高,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导致越来越多的互金企业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开始在东南亚跑马圈地。 

从蚂蚁金服、财付通、宜信、陆金所到如今越来越多的P2P、现金贷企业,通过落地印尼、新加坡、越南等地,布局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战略的试水与探索。这其中,新加坡则成为很多互金公司出海首站。 

“庞大的人口数量、较高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再加上普惠金融的巨大缺口,一切都很像中国2012年前后的样子。那个时候,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在腾飞前期,机遇无限。在东南亚复制中国互金行业走过的路,在新的市场孕育新的‘独角兽’,成为不少平台出海的动机。”业内资深人士说道。

新加坡成出海首站 


在互金机构抢滩东南亚市场的过程中,新加坡因为金融市场成熟、人口相对较少、高效包容却又严格的监管模式,成为大多数互金机构出海的首站。 

东南亚移动支付服务普及率普遍较低。而新加坡的移动支付目前尚未允许APP直接绑定银行卡支付,仍以信用卡消费为主。另外,还存在转账费率较高的问题。 

“东南亚国家很多,新加坡是最小的,新加坡虽然没有一个成熟的电子支付环境,但是有成熟的金融市场,竞争很强。消费者使用现金或信用卡等支付比较普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他介绍,在新加坡转账费率大概在3%左右,而且是双向收费,而银行存款年利率不到2%。因此很多企业转账还采用传统的支票方式,两天才能到账。 

“之所以大多数互金公司将新加坡作为出海首站,是把它作为跳板。很多公司将新加坡当作实验的模版,如果在新加坡可以做好,去其他国家就会相对简单。” 

蚂蚁金服内部人士表示,欧美发达国家的卡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成熟,因此第三方支付在当地推广较慢,而东南亚、印度等地则由于支付的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第三方支付切入市场较为容易。 

出海布局,国内金融科技企业首先要符合当地监管要求。为了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新加坡采用了英国的监管沙盒机制,允许机构在金融监管部门限定的业务范围内将各种金融科技创新业务落地发展。今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开始批准发放资本市场服务牌照(CMS),这相当于国内发放网贷行业牌照。 

“MAS的管理比较严格,需要拿牌照。”在新加坡,每项金融业务均需要独立的牌照。对于资产管理而言,MAS设立了CMS牌照。 

CMS牌照经营范围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一是针对在新加坡的外国投资者;二是针对本土投资者,但只能是高净值客户做投资理财;三是除了高净值客户外,也能接纳零售投资客户,新联在线(新加坡)就是第三种模式。 

此前陆金所在新加坡拿到的牌照许可主要是针对在新加坡的境外投资者,而不是新加坡本地人。业内人士表示,“陆金所的投资产品要找的是高净值用户,而不是针对普通消费者。” 

市场环境、经营路径各不相同 


尽管都首选新加坡,但互金机构进军东南亚,经营路径却并不相同。 

“宜信选择金融科技投资的方式,我们有全球金融科技投资基金,大部分在美国,去年也有东南亚,未来会大力在东南亚做金融科技投资。”唐宁表示。 

另外,一些科技金融公司选择与已经在当地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合作开展业务。例如,蚂蚁金服就收购东南亚当地公司,输出技术及普惠经验。此前,凡普金科也与新加坡Cashwagon签订战略合作仪式,双方将基于大数据处理和金融科技研发开展密切合作,进一步帮助Cashwagon拓展东南亚地区的智能金融服务。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大部分还是来放贷的,拓展金融业务。”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新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东南亚的金融服务相对落后,这和征信服务是配套的。在该地区,由于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意识较弱,数据相对容易采集、监管环境宽松,因此会有许多国内金融科技公司布局东南亚,尝试基于大数据风控技术的新商业模式。 

而在东南亚各国间,由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条件不同,政策、监管等生态环境差别较大,互金机构面临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去年,马来西亚金融监管部门在20多家申请机构中,仅仅批复了5个P2P业务牌照,主要原因是担心大部分机构缺乏完善的风控体系,难以确保资产端的投资安全性。 

而在印尼,从业需要P2P牌照,但目前监管尚不严格。印尼金融服务局对从事P2P网贷业务的公司提出明确的资金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在向金融服务局登记注册时需持有10亿印尼盾(约合74239美元),申请牌照时需持有25亿印尼盾,要求有所降低;未对贷款利率做出严格规定,只需要“考虑公平性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另外,仍需要研究解决借款的场景以及客户画像问题,潜在的业务风险例如信用风险,并有自己可行的风控措施等。 

金融科技人才缺乏 


不仅如此,互金企业布局东南亚市场,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常常遭遇瓶颈。 

业内人士表示,像蚂蚁金服通过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切入东南亚市场,可以迅速解决牌照、人才、文化冲突等问题。 

早在2007年,蚂蚁金服就开启全球化业务。2015年,蚂蚁金服对印度Paytm开展了两轮投资,并在出资的同时,提供了技术经验支持,从系统架构改造到风控体系搭建,再到数据能力,全方向帮助Paytm提升平台能力。 

“在布局全球化业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我们需要派出团队最核心的工程师、业务骨干,因为一切技术的搭建都是从无到有的,而普通程序员只会写自己负责的那一段代码,并不了解全部的框架内容。” 

目前在东南亚市场上,蚂蚁金服已有马来西亚版支付宝、泰国版“支付宝”AscendMoney、菲律宾版“支付宝”Mynt等,通过输出金融科技技术,将普惠金融经验复制到东南亚各国。 

但相比印度,东南亚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领域人才的匮乏。蚂蚁金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拓展东南亚市场过程中,后续专业领域人才匮乏是制约当地业务拓展速度的因素之一。

 

中国都市网:中国都市营销门户!(通过我们让您的信息快速传播到互联网,传遍全国!)

资讯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