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正文

从南到北,说说咱老百姓的新春“花事”

  新华社广州1月25日电 题:从南到北,说说咱老百姓的新春“花事”

  新华社记者

  “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我们和这一切古老而又青春的东西异常水乳交融。”散文家秦牧1961年的名篇《花城》中这样写道。

  一夕花市满城春。25日,源于明清、盛于当代的广州传统迎春花市在暖阳里开市,羊城街道再现童谣里“迎春花放满街排”的场景。与此同时,全国多个城市的迎春花市近日也次第开市。

  各地看不尽的各色年宵花,涌动着春意,让年味更加芬芳醇厚,也述说着中国百姓日新月异的新春“花事”。

  俏也要争春:南北年宵花缤纷绽放

  以广州博物馆镇海楼为造型的红色临时主牌楼,立于广州最具代表、历史最悠久的越秀西湖花市入口。穿楼而过,迎面便是联排的各类花档一直望不到尽头。25日一早,广州11区传统迎春花市开张,近3000个鲜花及工艺品档位,让逛花市的市民极为开心。

  在北方,冰雪严冬中的哈尔滨花卉大市场,数百种鲜花绿植在此交织成色彩斑斓的花海。全光照花卉展馆内,市民穿梭、问询,春日的气息扑面而来。

  雪域高原,今年的藏历新年比春节晚近一个月。位于拉萨太阳岛的中和国际城花鸟市场里,年宵花氛围渐起,生着火炉的花房里水汽氤氲,带给人浓浓暖意。

  分别从云南和广东运来的马蹄莲和小盆绿植,与荷兰红玉珠和北美冬青比肩丛立在北京世纪奥桥花卉园艺超市里,来自远方的花种与本地花卉“平分春色”。在今年北京各大花卉市场,上千万盆年宵花投入花市,其中北京自产花卉约450万盆。

  相关专家认为,对中国百姓而言,鲜花寄托了对新年新生活的向往和新年祝愿,也带来了精神的富足与提升,迎春花市的背后是中国人的一种浪漫生活情怀。

  买花人:今年流行3种“新浪潮”

  走访南北花市,记者发现,今年年宵花虽仍以兰花、水仙、牡丹、金桔等传统花卉品种为主,但明显地呈现出“小而精”“净化空气”“组合盆栽”3种“新浪潮”。

  ——“小而精”的小盆栽、多肉植物与微景观生态瓶是新宠。20多岁的王先生这些天在北京玉泉营花乡花卉市场一口气买了40多盆多肉植物,作年节小礼物。“现在养多肉可能也比较流行吧,小女孩都喜欢,长得比较可爱。”他说。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及多地迎春花市获悉,适合家庭园艺的小型盆栽花卉,及堪称“火爆”的多肉植物已成为今年年宵花卉的主要种类,约占整体生产量的40%。

  ——“净化空气”功能,让虎尾兰、龟背竹、小盆绿植等花卉备受青睐。61岁的北京市民石大爷节前逛花市,心里想的是挑个“屋里边净化空气”的植物。“退休了就养养花养养鱼,花儿养起来特有意思。我新装修了一套房子,正好过节摆上。”他说。

  ——拼创意的“组合盆栽”有卖点。位于岭南著名花乡佛山顺德陈村镇的花卉世界,近期刚刚完成了一场花商的“组合盆栽创意大赛”。陈村镇花卉协会会长周悦说,组合盆栽在年花中也非常有吸引力,“老百姓过年从一盆花,到有主题、有概念、有立意的组合盆栽,体现了更加艺术化和情趣化的生活要求。”

  变与不变:在古老中焕发青春

  “古老而又青春”,散文家秦牧的描述,正是包括广州迎春花市在内的国内诸多迎春花市的底色,背后折射了花市的变与不变。

  花市里,有厚重不变的传统。作为广东省内唯一的水上花市,荔枝湾涌花市保留或仿古呈现了流动的花艇和商贩船在码头集市交易的繁荣景象。“每年花市,人们都要问我今年有什么新变化,而我们恰恰想让它不要变。”广州市迎春花市办公室主任谢海涛告诉记者,水上花市就是不变的历史。

  40岁的蔡良德也是“不变”的代表。每年7月份,他都会将“五代同堂”这种茄科茄属常绿小灌木种下,收获的果实都将成为迎春花市上金灿灿的盆栽。16年来,蔡良德在花市上只卖这种又名“黄金果”的年宵花。“既有全家满堂的福气,又沾‘黄金果’的财气。”蔡良德说。

  花市里有变化,南京的小井则代表“变”,他在线上的“花市”买花过年。在他订花的网络平台,新年特辑中的大花蕙兰、朱顶红等已近售罄,新销售模式在年前花市中红红火火。

  定制鲜花也同样带给花市带来变化。记者在南京的某定制鲜花品牌了解到,年前很多顾客会买一些应景的鲜花,比如兰花和富贵子等,专门请插花师现场根据自己喜好和需求定制花型,这个群体中七成都是年轻人。

  广州的苏英敏也代表了花市的一种“变”。身为广东省非遗项目西关打铜代表性传承人苏广伟的儿子,苏英敏从7年前开始让非遗铜器进驻迎春花市档位,今年更是在广州多个花市亮相。铜壶、铜铃、铜烟斗……“老广州”家家户户记忆里的日常用具,在花市上历历再现。“这些年花市下来,我们渐渐发现它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播,效果非常大。”

  “逛花市不必买花,买花不必逛花市”——近些年随着中国百姓买花渠道的增加、生活趣味多元化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花市作为年宵花交易集市的概念早已变成了保留“年味”、传承文化的活动。在谢海涛看来,非遗工艺、文化创意产品融合在花市中,凝聚了中国人更丰富的继承传统、传递年俗、乐于创新的过年内涵,构成了花市的一种浑然天成的新传统。(记者陈寂、魏梦佳、强勇、朱筱)

 

中国都市网:中国都市营销门户!(通过我们让您的信息快速传播到互联网,传遍全国!)

资讯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