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正文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孟庆星简介

  孟庆星,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湖北美术学院教授,书法专业博士,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委员。

  书法作品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

  主持国家级课题《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论文连续在全国第八、九、十、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获奖、入选。

  专著《中国书法全史·湖北卷》《万历书坛一—邢侗个案研究》《淼斋书法杂论》等。

  曾应邀参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展”以及在韩国、马来西亚、埃及等国举办的国际性展览。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而今,时代潮流裹挟下的年味早已变淡,远不是从前的样貌,但对于漂泊异乡者,回故乡过年依然作为个人的“大事件”而存在。年关迫近,邮票般大小的故土在内心深处无限延伸而无限广阔,旧时岁月被拨开又弥合。若无法踏上归程,仿佛故园中那些无人认领的记忆便会变得孤单、委屈。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风何自来,迹归何处,望云眺水般的切切归去之心,就是要找到一种人之初的感觉。夜深几分,寒来几许,沧浪之水可清可浊,皆为放生自己。此际,只合端来张枣先生的那碗鸡汤,一品再品:“望着窗外,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人之生命中,就该有一座这样的“南山”,能够承载和盘点这或轻或重的人生意义。正如家园之于漂泊者,追求艺术的赶路人,莫问归期不假,但总少不了在星子布满夜空时,向自己再次确认一回心意:那艺术生命的原点、梦想中的方向以及心中的彼岸。

  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作品 孟庆星 34cmx262cm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当代书法的热闹,众声喧嚣与自言自语并立。而学者型书家孟庆星先生,仿佛躲进读书人家的光阴里,海山不老,我心独闲。天生过不来浓抹重彩、鸣锣开道式生活的他,带着对东方审美的实践与反思,在安静的书写与研究中确立属于自己的丰赡与自信,品质之呈现,情怀之投影,渐渐骈辏出一片相忘于红尘的净土。这种尘世生活中的后退,反而成为一种心境上的进取。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不得不提到,两年前的庚子暮春时节,居家复审社里推出的重点图书《中国书法全史·湖北卷》,作者孟庆星先生的名字首次进入自己的视野。丰富的史料,包含人之沉浮,包含地域变迁;严谨的治学态度,离不开对史料本身的解读能力,离不开学术观点的切入深度;清晰的史学表达,交融着书法的地域性成长历程,契合着地方文化的价值取向。孟庆星先生外绝尘扰,内挥五弦,白纸黑字,无狂放之高论,有体贴之同情。

  行书扇面 吴镇题画诗 孟庆星 60cmx23cm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笔者在感触湖北一域书法历史脉搏隐秘颤动的同时,进一步为其著述立说的艰辛、雄心与能力所心折。之后,几次微信往还倾谈,才晓得庆星先生不但学问做得好,他的书法创作亦成自己的调式与幅面,堪为当代书法界为数不多的书史双修双臻者。天苍地远,水阔生烟。庆星先生在不断翻滚的书坛新浪潮中,所悄然引发的涟漪指向回归学问及书斋,提升自身的人文品格,滋养自身的书写形式。

  临许安国墓祠题记 孟庆星 25cmx35cm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从来不愿苟且身心为稻粱谋,更不必迎合市场潮流,在书法创作上,庆星先生情愿化为一只倾心追求出岫之云的飞鸟,做笔墨天地中的徐霞客,证明生命的存在,创造艺术的价值。某种程度而言,庆星先生书法创作的浮标落实在了一个“闲适丰厚”上,那是他在经历了自己的万水千山后,一段艺术的平稳期,有意无意,笔墨中沁着茉莉花茶的味道。

  小楷摘录林志钧《宝贤堂姑考》 孟庆星 30cmx21cm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最初,家学成为影响他初中时代便开始习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事文字和管理工作的父亲对文史的喜爱、对字画的收藏,父执辈的叔父们在临沂书法圈的小有名气,这些无不潜移默化于他的血脉骨髓中,而今别梦依稀,终生难忘。在庆星先生看来,“‘书法’一词可以拆开来理解,既包含着所谓形而上‘道’的东西,指的是一个结果,这即是‘法’;还包含着创作主体借助工具材料、笔触与外部世界对话的过程,这即是‘书’。

  节临《琴作北子柞篇铭》 孟庆星 50cmx22cm

  书法‘道’之高妙境界,令人向往,但当下的‘书写’过程同样具有独立的价值。有法故我在,有写同样故我在。当我们为着某种特殊的规格、形制和目的而创作的时候,本真的东西、当下的愉悦感反而最容易迷失了。”这正是我们当下的书法创作如何“破圈”,该当引发的理性思考,让真正的文心为之一颤。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夜风恋月光,晨露惹花香。墨迹乃心迹之袒露。虚笔托实情,实笔设虚境,新鲜的墨色,古老的线条,在庆星先生的笔下,如茶风婉约,如酒风浩荡,深情而风情。姜寿田先生指出,庆星先生早期的书法,着力点在对古典的把握上,即“对二王书法的浸淫,使他的书法笔致精到,气息醇和,具有文人化书风的渊雅”,但这样的书写,尽管盈满“不问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式的写意与散淡,却少了一份岁月打磨过的厚实朴拙与骨力满满的沉静内敛。

  草书《岳阳楼记》(局部) 孟庆星 190cmx210cm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庆星先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二王帖意中那江南悠悠的庄骚气质,近些年来,他笔涉颜真卿、苏轼、黄山谷,并大胆向沈曾植、徐生翁等碑派书家取法,在自己的审美导向指引下,擅长以他山之石攻玉,投入天地熔炉,化为己有,终成形散而神聚的独特笔意。王元军先生将之理解为,庆星先生是“在通过笔墨线条,表达出一种沧桑、沉雄、古拙、厚实的生命气象,而一旦这种生命气象通过笔墨线条表达出来之后,往往是经得起咀嚼,耐得住品味的”,也可以说,他笔下的生命气象,除了以个人的肌肉里蕴藏的能源为动力,用笔方圆刚柔相济,结体宽博中见奇变之外;更有完成精神涅槃后产生的巨大能量为支撑,好的笔墨如同莲花的开落,牵系着人之志向、情感与精神。

  行书团扇柳宗元等诗三首 孟庆星 33cmx33cm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进一个层面生发,“有象因之以立,无形因之以生”,庆星先生笔下践行的创新,往往能极为诚恳地重复和回应内心的提问,时而做否定式的排除,时而做肯定式的集中,得润于传统,滋养于当代,最终经历一番寒彻骨,艰难渡过“自己关”。倘若找不到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过不了“自己关”,书家一旦成为无人掌楫的时代野舟,划不出生命的影迹且不说,又怎敢遑论厚启书风归淳这样的“大命题”?话说,书法很多时候也是用来言说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于庆星先生而言。由此,似乎豁然间找到了庆星先生率性而驱、怒放灵感的笔墨风华之未来的应归之所,温暖而踏实。

  行书《左传》手卷(局部)孟庆星 190cmx210cm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当代著名诗人、朦胧诗的杰出代表北岛先生在《青灯》里说过:“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有关“书史双臻”中“史”的面向,庆星先生毫无疑问地以书法传统为远足指南,奔波于大江南北,史海钩沉,稽古右文。

  行书李纲诗 孟庆星 17cmx34cm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他属于先参展、获奖然后拿学历的那种类型的书家,曾为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获得者,二〇〇七年于山东艺术学院书法硕士毕业后到湖北美术学院工作。之后,步履不停,不坠青云,一路走来。灯下慷慨平生事,风浪相期万里怀,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穿行,庆星先生精心找寻着书法丰茂葳蕤之所在与因由,无形中加重了他对艺术之高度、意义的深切体味。

  行书王渔洋诗二首 孟庆星 95cmx45cm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他倾情于地域书法史研究,兼及宏观视域下的诸多当代及历史书法课题,从学术的专业角度拨开迷津,梳理脉络,评述表里,点中要害,从不做强行扣题,避免信马由缰、泥沙俱下。这些年,他手中的笔,暖暖地,一直不肯输于来自世俗的凉意种种,“焕乎其有文章”,结下累累学术“硕果”,以论文计,则有《隐喻性思维与书法图像的认知、生成机制的心理分析——兼论字本位书法创作》《雅俗之间——明清襄阳地域米芾认同与重塑的个案研究》《正字法与书法字形样式的习得与构建》《隐喻类推与书法意象的生成》《武昌存古学堂与近代高等书法学科教育的肇始》等数十篇;以专著计,则主要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淼斋书法杂论》,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荆楚书道研究》等;另有主编的《全国楚文字书法作品展作品集》等问世。

  孟庆星专著《万历书坛一邢侗个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实话讲,一个人的学术人文气息是很难被遮掩的,史家的胸怀,艺术家的敏锐,古风犹在的情怀,于万象折叠中自然成就一份人世的感动。这里莫如聆听来自庆星先生的心声:“对我来说,书法教学、书法研究、书法创作构成了我的书法活动的主要内容,因而‘书写’也贯穿其中。在教学中书写,在研究中我也喜欢找一只毛笔放在手头,对感兴趣的段落、资料或抄录、或随记感悟文字于页眉处。即兴式逸笔草草使我在看似简单枯燥的资料翻检中体验一种书写的愉悦。”

  孟庆星专著《中国书法全史·湖北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如常世界,谁都做不了命定的偶像剧主角,能有太多的挂出现在身上。加缪认为:“灵魂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来成形。”反观自身,作为半路出家、为人做嫁的艺术类编辑职业人,至今对于实打实的书画印艺术,仍是情窦初开的少年,正处在邻家风情解与未解之间。然而,在渐变与突变的人生世相中,之所以偏爱与如庆星先生般星夜赶路的艺术家交流与请益,看他们将多年的风雪,多年的人与事,循着笔墨,苍茫而下,以及那份世路早已见惯,此心到处安然的心境,是因为壬寅春节将逝之际,偷偷翻看自己人生纸牌里留待扣底的那张,骤然有了岁月忽已晚的心惊吧,“一湖斜语半纸书,两处相忆共江湖。”

星光不问赶路人——浅谈孟庆星先生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郝永伟

  1977年11月生于河北栾城。文学学士,历史学硕士,编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编辑学会会员。出版人,文化学者,武侠小说创作者。从事出版二十年,懂策划,精校勘,善古籍整理。曾在河北省出版总社、江西出版集团(读研期间,特约编辑)从事编辑工作,现谋稻粱于中国书法出版传媒。

  出版专著《南船北马总关情:元代江西籍文人诗集序文整理与研究》(22万字),《犹可揖清芬》(20万字)。在《人民政协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报》《中国书画》《中国篆刻》《书法报》《书法导报》《图书与情报》《图书馆杂志》《出版广角》《藏书报》等发表图书评论及艺术评论40余篇,近20万字。在《中华传奇》《武侠故事》《上海故事》《小小说月刊》《短小说》等发表中短篇武侠小说10余篇,20余万字。在《诗刊》《诗潮》《阳光》《辽宁青年》等发表诗歌近20首。另著有长篇奇幻武侠小说《断雨零云记》(未刊稿)。

 

中国都市网:中国都市营销门户!(通过我们让您的信息快速传播到互联网,传遍全国!)

资讯标签:

分享到